來源:人民網科普
今年以來,陽光玫瑰葡萄價格一降再降,從大家舍不得吃的“貴族水果”成為不少市民日常選購的平民水果。與此同時,陽光玫瑰葡萄“農殘嚴重超標”“甜度高是使用甜蜜素”等非議也隨之而來。
這些傳聞是真是假?
10月9日,記者隨湖北武漢市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一道,來到位于東西湖區慈惠街的金漢果園,從采摘源頭檢查陽光玫瑰葡萄的種植和銷售情況。
套在袋子里的陽光玫瑰葡萄
在金漢果園展示廳門前,正在銷售的陽光玫瑰葡萄和無花果,果實飽滿新鮮。商戶在顯著位置上標注了價格:“陽光玫瑰12元1斤”“無花果20元1斤”。執法人員將一個1公斤的標準砝碼放在商家用于銷售稱重的電子秤上,稱重結果顯示為1公斤。“既落實了明碼標價,也沒有短斤少兩。”執法人員贊許地點了點頭。
市場監管人員檢查陽光玫瑰葡萄銷售情況
走進金漢果園葡萄種植基地,整齊的葡萄藤上掛滿了一串串套著藍色紙袋的葡萄。取下紙袋,晶瑩剔透的陽光玫瑰葡萄像青綠色的寶石,散發著誘人的玫瑰香味。
“別看這紙袋不起眼,它的門道可不少。既要遮光、透氣、吸水,還要有無毒薄蠟層和不污染果實的低毒、低殘留的**劑。”見記者對紙袋感興趣,金漢果園負責人韓建新主動介紹說,從6月中旬開始,果園的工人就會給陽光玫瑰葡萄套袋,此后葡萄果實就一直在紙袋中生長,“這樣,不僅能防鳥啄、防蟲害,還能防止藥蝕,因此大家可以放心食用。”
據他介紹,金漢果園共有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基地15畝,年產陽光玫瑰葡萄5萬斤。每到果實成熟季,前來采摘嘗鮮的市民絡繹不絕。
據悉,東西湖地區葡萄種植可追溯至1963年。當時東西湖經過圍墾,原本還是一片沼澤的東山,蛻變成了富含有機質土壤的農場,加上武漢獨特的氣候,給葡萄生長提供了天時地利。但此時的農場主要以棉花、蔬菜等經濟作物種植為主,葡萄種植規模較小,整個東山農場只有5戶種植葡萄,面積僅20畝左右。2010年,當地人瞄準葡萄市場,大力引進大棚種植技術,東西湖葡萄逐漸形成產業。
現場樣品農殘檢測全部合格
近段時間以來,關于陽光玫瑰葡萄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的傳言在網絡上廣泛流傳。那么,傳言到底是真是假?當日,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聘請第三方檢測公司,以“快檢+抽檢”聯動模式,開展檢測。
只見身穿白大褂的檢測人員戴上一次性手套,隨機摘取幾顆新鮮的陽光玫瑰葡萄、黃桃、無花果等水果作為樣本,剪碎、稱重后,用緩沖液進行脫洗,再加入顯色劑和膽堿酯酶等試劑。約20分鐘后,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屏幕上便顯示出,這些水果樣本的有機磷及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殘留檢測結果均為“合格”。
檢驗人員現場檢測陽光玫瑰葡萄農藥殘留情況
網上流傳陽光玫瑰葡萄之所以甜,是因為打了甜蜜素。這是真的嗎?
對于記者的提問,韓建新表示,口感較甜是由陽光玫瑰葡萄的品種決定。該品種的種植從出苗到成熟,需要經歷數十道工序,但只要嚴格按照標準化的生產模式、做好水肥管理等措施,自然成熟的葡萄果實甜度就會自然上來,根本不需要打甜蜜素。“你想,如果通過注射等方式將甜蜜素打入果實中,表皮就會破損。水果一旦破損就容易腐爛,不易存放。所以,就算從成本考慮,我們也不會去打甜蜜素的。”
東西湖區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東西湖區被稱為江城武漢的“菜籃子”,該局聚焦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新期盼、新要求,緊盯風險隱患,常態化開展“你送我檢”進市場活動。把落實食品安全“兩個責任”機制作為抓好食品安全領域日常監管的重中之重,積極推進與農業農村部門的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無縫對接,嚴格市場準入管理,全力守護群眾“菜籃子”安全。